憂本港現糧食危機 團體促政府認真檢視風險停生態破壞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4/22 17:37

最後更新: 2019/11/04 22:09

分享:

分享:

有研究發現本港人均糧食消耗量在十年間大增,但本地生產量卻下降,團體擔心此情況持續會出現糧食危機。(張永康攝)

今日(22日)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,有研究發現本港人均糧食消耗量在十年間大增,包括海產、家禽、蛋奶類等;但本地生產量卻下降,無法自給自足。團體擔心此情況持續會出現糧食危機,促請政府要認真檢視香港的糧食風險,加強對漁農業可持續發展,更應馬上停止對生態破壞如填海。

香港生態友善願景發表的《香港糧食消耗及自給率趨勢研究報告》指,2013年香港人在牛肉消耗量亦是台灣的5倍多,人均消耗量升至25.82公斤。香港現時沒有本地牛供應,故自給率近乎零;而港人在牛奶消耗量,在10年內增長一倍至100公斤。

豬肉及家禽的人均消耗量同樣激增,分別由18.51公斤和8.1公斤,上升至67.11公斤及54.86公斤。但根據漁護署年報資料,本地生豬年產量降,自給率極低,由20年前的22%,降至2016年只有6.8%;而香港人均海產消耗量,超過70公斤一年,50年來上升超過1倍。不過,海魚和淡水魚的自給率均有下降,分別只得33%和4%。

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(FAO) 月前發表《世界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狀況》報告,警告人類過度開發,令全球生物多樣性迅速下降,對未來糧食供應有嚴重影響。團體指本港在牲畜、家禽、蛋奶類等生產數據下跌,反映本港各類糧食供應高度依賴入口,一旦氣候變化,令國際糧食出現短缺,香港會首當其衝。

香港生態友善願景成員姚松炎估計,近年火鍋在本港大行其道,令牛肉消耗量急升,另外多樣食物均增加牛奶,如炒蛋和麵飽,導致牛奶消耗量上升。

蔬菜的人均消耗量在2013年有105公斤,惟隨著農地減少,2016年只剩不足700公頃的活躍農地,令本地自給率下跌至只有1.7%。土地正義聯盟執行委員劉海龍指現時本港約9成蔬菜由內地進口,部份賣相不佳或在運送過程中損毀的蔬菜會被丟棄。若政府復興本地農業,可減少浪費蔬菜損耗。他估計本港現時約有三分一食物被浪費,部份廚餘又未有適當地回收,令它們成為固體廢物,直接送到堆填區,建議當局應推展社區廚餘回收,讓廚餘回到農田成為肥料。

團體促請政府要認真檢視香港的糧食風險,包括減少人均糧食消耗量和增加糧食自給率,並促進生物多樣性。除了長遠要檢視食物系統,更應馬上停止對生態破壞的措施,包括不再填海,改為推動生態友善的漁農業生產模式,避免發展土地時破壞環境。